冠心病患者经常要检查些什么指标?
所谓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当冠状动脉出现狭窄后,导致心脏供血供氧减少,不能为心脏提供足够多的含氧血液,从而引起胸闷胸痛、气短、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冠心病患者经常要检查些什么指标?
1、心电图
普通心电图适合胸痛正在发作的患者,大多数的冠心病患者不能发现。许多冠心病患者只有在活动后才表现为心肌供血不足,这种情况下可以做24小时心电图,尤其是高度怀疑冠心病的患者。此外,运动心电图也可以提高准确率。
如果确诊冠心病,要定期检测心电图,保持在60到100次之间每分钟。
2、心脏超声
心脏彩超可以清楚看到心脏的结构,比如室壁的运动、瓣膜关闭等是否正常,是否有反流,还可以判断心脏收缩功能、射血分数等。通过心脏超声,可以发现少数严重心肌坏死的情况,但多数冠心病患者不能准确预报病情的严重程度。
如果出现近期胸闷胸痛突然频发发作不规律者,可复查冠脉CTA或冠脉造影,了解患者冠脉血管堵塞情况。
4、其他预防并发症的检查
血脂: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重点关注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比较理想。
血压:冠心病患者要随访时常规定期复查血压,务必使血压保持在130/80mmHg以下。
你好,我是知心蓝医生。
冠心病是一个慢性的、进展性的疾病,它的发病是多因素造成的,有一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比如说年龄、性别、遗传因素,有一些我们是可以控制的,比如说吸烟、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缺少运动等。所以得了冠心病的人至少要在这几方面有所重视,有些指标需要定期的复查。另外既然诊断了冠心病,就要进行冠心病的规范的药物治疗和药物是有一定副作用的,所以进行指标复查的时候,也应该关注药物的副作用。那我们就来具体讲一讲。
1、没法改变的指标:年龄、性别、遗传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男的就是男的,女的就是女的,一般来讲,男性患冠心病的概率高于女性。遗传因素是父母给的,再怎么也改变不了。一年一年过去,年龄也逐渐增大,是不可能变得越来越年轻的。
2、血脂
(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在血管内膜下逐渐沉积是引起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是一种坏血脂,是造成冠心病的罪魁祸首,所以复查指标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到这一个指标。这也是我们使用他汀类药物有没有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来说冠心病患者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毫摩每升以下,而不是化验单上的参考值(3.4毫摩尔每升)。
(2)甘油三酯:另外一个被大家关注的比较少的指标就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其实也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只不过它的危害没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那么大。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认为是一种好胆固醇,它能够有助于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在做血液检查的时候,也要关注到这一个指标,但是很遗憾的是,并没有某一种药物能够特别有效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血糖
血糖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会破坏我们的动脉内膜,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创造机会,沉积在血管内膜下。
值得一提的是,他汀类药物我们用来治疗冠心病的基本药物之一,它的一个重要的副作用就是有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导致新发的糖尿病。所以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药物要定期的复查血糖,及时的发现血糖升高,给予积极的生活、药物治疗。
3、肝肾功能、肌酸激酶
对肝肾功能的损伤以及肌肉损伤,也是他汀类药物有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所以也是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等,肌肉损伤的指标指的是肌酸激酶。如果血液检查的转氨酶超过正常值的三倍以上,或者是肌酸激酶超过正常值的5倍以上,就要考虑他汀类药物是不是要减量或者停药。
4、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于已经有高血压的患者,那要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善或者积极的药物的治疗,把血压控制在130/90左右以下,当然对于老年患者可以适当放宽一些。
对于没有高血压的患者,也要定期的测量血压,因为现在没有高血压并不代表以后就没有高血压,而且高血压通常是没有症状的。
5、心率
心率指的是一分钟里面心脏跳动多少次,按照标准60~100次算是正常进率,但是对于冠心病的患者有特殊的要求,因为心跳越快,心脏的血氧消耗越大,而冠心病恰恰就是血氧的供需不平衡。
冠心病的患者要常常监测心率,最好把心率控制在55~60次是比较好的,这样子心脏血氧的消耗比较少,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静息心率超过80次每分钟的患者,要积极的通过药物来控制,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6、血常规、便常规
所有的冠心病患者,没有特殊情况,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这种药物,这种药物是用来抗血栓的,它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我们集体血小板的功能。它的重要副作用就是有可能去出血常见的,比如说大便出血、小便出血,大量的出血,当然大家都能看得出来,有些少量的出血,肉眼是看不出来的,需要通过化验才能看出来。
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都需要定期的复查血常规,血常规里面能够看到血红蛋白是多少,就是说看看有没有贫血,血小板量是多少,血小板太少了容易引起出血。粪便常规和尿常规,可以检测出肉眼无法看到的出血,也叫做隐血试验,所以就能够早期发现问题,不要等到消化道大出血了才知道。
7、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A、冠脉造影
前面讲的这些血液的检查和物理的检查,是每一个冠心病的患者都需要复查的,不管有没有症状、有没有放支架都需要定期复查。
而对于一些存在心绞痛症状或者心绞痛症状反复发作,甚至是放过冠脉支架的、冠脉搭桥手术后的患者,除了以上的血液、物理检查之外,也要根据情况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A或者冠脉造影的检查。这些就因人而异了,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的。
总之,冠心病慢性病,是需要长期治疗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范的药物治疗都必不可少。另外定期复查一些指标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在和冠心病做斗争的路上就更加科学、有的放矢,当然治疗效果就更好啦。
关注知心蓝医生,了解更多心脏知识。
冠心病患者,需要关注自己的一些指标。
血压通过家庭血压计就能测量,心率通过自己数脉搏就能得知。
除了心率血压,还需要监测血糖,尤其糖尿病患者血糖一定要控制好,不但要查餐前血糖,还要关注餐后血糖及糖耐量。
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化验血,稳定的患者一年一次即可,主要查血常规、肝肾功、血脂血糖、肌酶,便常规。主要目的是看阿司匹林及他汀等药物的副作用,看看有没有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肌肉损伤、新发糖尿病等等。
一年还得查一次心脏超声,看看心脏结构及心功能。
这些就是冠心病需要长期关注的一些指标,当然还有一个指标就是症状,如果有不舒服一定就诊,尤其活动后出现不舒服加重,那么基本上就是心肌缺血在加重。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原创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责任。】
【有任何心血管、高血压、高血脂的问题,可私信我,我会尽快回复您。】
冠心病患者需要经常监测的指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指标,另一类是主观指标。
客观指标又可以分为基础客观指标和高级客观指标,疑似有冠心病或确诊有轻中度冠心病(服药治疗,未安装支架或进行搭桥手术)的患者往往常规监测基础客观指标即可;而对于安装了支架或搭过桥的冠心病患者以及心肌梗死后、大面积心肌缺血或坏死、合并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的冠心病患者而言,则往往需要定期监测高级客观指标。
基础客观指标主要包括:
1.每日清晨的血压和心率监测:血压和心率建议固定在每日晨起时进行测量和记录,这样的数据便于长期对比,也利于指导药物的调整;
2.如有家用血糖检测仪,则建议至少每周监测一次清晨的空腹血糖;如果没有家用的血糖检测仪,建议至少每一个月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测一次空腹血糖,每6个月可以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以评估上一阶段的平均血糖水平。依据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看看是否需要进一步做OGTT。
3.每3-6个月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一次血脂全套的检查;
4.每3-6个月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一次12导心电图检查,或者在自觉心绞痛发作或症状加重时就近去做心电图检查,以观察是否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高级客观指标:
1.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记录一整天的心电活动和血压变化,利于捕捉到瞬时的心肌缺血或血压升高的情况;
2.心脏彩超:对于评估心脏功能、心肌运动状态,各心腔大小等具有意义;
3.冠脉CTA:基本上是除了冠脉造影以外,直接评估冠状动脉血管情况的最佳手段了,可以直接看到血管的狭窄程度和血管斑块的评估;
4.冠脉造影:冠心病诊断和评估的金标准,往往是心内科医生认为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才会直接建议行冠脉造影;
5.心脏磁共振:对于精确评估心脏泵血功能以及评估心肌坏死和缺血范围具有意义;
6.心肌酶谱:怀疑有心肌梗死时,非常灵敏的一类血液检查指标。
主观指标留在最后说,尽管主观指标没有客观指标评估得那么精准且往往被忽视,但其实对于医生判断病情是具有很大意义的!
1.心绞痛是否发作,发作的频率是否增加、发作的诱发条件是什么,发作诱发条件是否在减弱,心绞痛的部位在哪里,范围有多大,持续多久,是否还“扯”到别的地方也感觉疼痛;
2.是否感觉到明显的疲劳,运动能力是否有所下降;
3.有没有心悸和心慌的感觉,发生心悸、心慌时心率是多少?
4.有无下肢水肿的表现,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的情况发生、有无平躺之后被憋醒的情况发生等。
冠心病患者出院前,医生总是反复叮嘱一定要定期来复查,到底需要检查一些什么指标呢?
首先,医生会对你的近期情况进行询问。比如,有没有胸闷、胸痛、气短等不适?症状是否与劳累、饱餐、情绪等相关?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如何缓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如何?
然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专科体检,包括测量血压,听诊每分钟的心率,节律是否整齐,是否有心脏杂音等。对冠心病患者而言,建议血压<140/90,耐受者<130/80,静息心率<55次/分钟。
通过对病史的了解,结合体格检查情况,初步判断是否有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可能,并让患者做相应的化验和检查来证实这一判断,决定下一步如何治疗。
抽血化验的指标,包括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
查血常规是为了了解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是否引起了血小板数量的减少,有一部分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出现皮肤青紫情况,如血小板数量没有明显下降,可以放心继续服用。一般而言,血小板正常范围为10-30万,当血小板数量<7万时,需要谨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血常规还有助于了解是否发生贫血,如有,需要积极寻找原因。
查血脂是为了解冠心病患者血脂是否达标,冠心病属于极高风险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1.8。
查血糖是了解有无新发糖尿病,一方面随年龄增长,糖尿病风险增加,另一方面,他汀也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查肝肾功能一方面是关注药物的安全性,是否引起了肝肾功能异常,另一方面是了解是否出现了靶器官损害。如他汀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高血压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
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必要时复查冠脉CTA或冠脉造影。
有胸闷心悸等不适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很多患者不理解,我以前做过心电图,为什么还要做?这是因为心电图具有瞬时性,只反应当时的情况。
有高血压、心梗的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心脏彩超,了解心脏大小和心功能情况。
进行支架植入的患者,一般需要在术后一年通过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检查血管情况,血管情况良好,可以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替格瑞洛)为一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部分极高风险患者可能需要延长双抗时间,超过一年。
因此,冠心病患者除了要坚持服药以外,一定要定期来复查。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运动心电图负荷实验是关于冠心病最常用的检查,通过增加心脏负担以激发心肌缺血。目的就是如果有冠心病问题,那么就让它在医院发作,方便进行处理。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指标也需要监测,包括:血糖、血脂、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先来说说冠心病
心脏跳动泵血给我们全身,包括心脏自己。通过肺动脉供给肺,通过颈动脉、椎动脉供给我们大脑,而供给心脏的就是冠状动脉,而动脉里面不仅仅就是血液这么简单,还有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包括比较重要的氧气。而冠心病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冠状动脉问题导致的心脏病,跟其他脏器一样心脏也怕自己缺血缺氧,实际上它跟大脑一样是需要巨大氧耗的器官,甚至需要的更多,因为它每时每刻都在跳动。
心肌能量的产生要求大量的氧供,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达到65%~75%,这明显高于身体其他组织。决定心肌耗氧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心率、心肌收缩力和心室壁张力。
当然还有冠状动脉的问题,比如冠状动脉狭窄或微血管阻力增加也可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当冠状动脉管腔存在显著的固定狭窄(>50%~75%),安静的时候尚能代偿,而运动、心动过速、情绪激动造成心肌需氧量增加时,可导致短暂性的心肌供氧和需要间的不平衡,这是引起大多数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机制。这其实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运动心电负荷试验检查的原理我们后面接着说。
另一种情况就是不稳定型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糜烂出血,继发血小板聚集或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程度急剧加重,或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均可使心肌氧供应减少。这些需要我们经常监测血液的化验检查,及时调整血液情况。
还有一类情况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正常,严重贫血时心肌氧供也可显著降低。
说这些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下面说的各种监测检查的合理性,其实如果简单来理解就是心脏的血流主要有冠状动脉内供给,冠心病的问题就是在于血液供应的问题上,那么检查就变成了检查供血管道有没有问题,有没有狭窄,堵塞?其次就是供给心脏的血液有没有问题,有没有高血糖、高血脂,再者就是血流的问题,血流有没有变慢,当然因为心脏不会一直持续一个频率的跳动,有的时候心跳变快,会需要更大的氧耗,这个时候冠状动脉能不能有这么多血流顺利通过呢?而检查的目的也就是围绕这些问题,排除这些问题而已。
冠心病的检查
1.先检查血液问题
也就是明白供给心脏的血液质量问题,比如血脂、血糖、这些指标不正常会让冠心病的发生率变高,一方面血流会变得缓慢,另一方面还容易让血管被堵,所以经常监测血脂和血糖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经常胸痛明显者应该检查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或T、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
当然还有我们提前提到的有无贫血的问题,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检查甲状腺功能的问题。
2.普通心电图检查
虽然约半数的冠心病人在正常情况下心电图检查是没有任何特异性变化的,但是一些可能会有特殊的表现,比如ST段的抬高、T波的异常,或者其它一些问题,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心脏的健康情况很有帮助。
3.心电图负荷试验
这就是一开始我说的那个关于冠心病的常用检查,甚至是我在前面用了很长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检查的意义,就是通过运动的方式让心脏负担增加以激发心肌缺血,让我们能够了解到冠状动脉的血供情况。
测试的机器有点像动感单车,运动强度逐步升级,运动中持续检测心电图变化,这样就可以根据各项数值了解心脏功能情况,以及间接了解到冠状动脉的问题。
必要的时候会用心电图连续动态监测了解在各个时间段心脏的活动变化情况。
4.冠状动脉成像
利用CT对冠状动脉进行二维或三维重建,可以判断冠脉管狭窄程度和管壁钙化情况,对判断管壁内斑块分布范围和性质也有一定的意义。
5.超声心动图
多数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静息时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有陈旧性心肌梗死者或严重心肌缺血者,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坏死区域或缺血区心室壁的运动异常。当然超声心动图还有助于发现其他需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心绞痛进行鉴别。这也是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重要意义。
6.冠脉造影是有创性的检查,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当然这并不适合作为冠心病的经常检查,所以我把它排在最后,必要时需要进行此项检查。
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是利用药物防止动脉收缩、痉挛、血栓,并通过扩张动脉等方法减轻堵塞情况;当然也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通过心脏搭桥手术让心脏接受到多的血供,当然这些都是医生考虑的问题,对于冠心病是一种防大于治的疾病,预防其发生很重要,也很简单,主要有一下几点: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冠心病发病率高,要注意体检;
吸烟者罹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至少大2倍,据统计35到45岁的年龄层中,吸烟者死于冠状动脉病的人数,是不吸烟者死于冠状动脉病人数的5倍以上;香烟可损坏动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使心脏缺氧。
还有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控制也很重要,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将增加患冠状动脉病的危险。所以我们要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以免增加其发生率。
饮食和体重的控制也很重要,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会增加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而体重超重,患冠心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当然还有生活习惯的方面的原因,久坐的人比经常劳动者更容易发生冠心病,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求干体力活动,对于久坐的人应该多进行锻炼,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散步、慢走、慢跑或者其它体育锻炼。
当然也有精神压力方面的因素,持久的精神压力是公认的致病因素之一,所以你还应该学会分散自己的压力。
以上因素中高血压、体重超标、胆固醇高是导致冠心病最大的危险因素,我们应该给予重视,当然不可忽略的还有年龄因素。
感谢您的阅读,以上就是我对冠心病检查的一些相关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一些帮助,如果觉得还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在分享出去,要是还能给我个关注的话,我认为一定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
冠心病患者确实需要定期检查一些指标,但是也不需要经常。在我看来,3-6个月检查一次就差不多了。下面具体说一说需要查些什么内容?
1、血常规
2、大便隐血
3、血脂四项
4、肝功能
5、肾功能
6、心脏超声
总结:
冠心病是慢性疾病,治疗上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服药以及定期的复查相结合,这样才能把病治好。
段医生答疑在线冠心病定期检查项目冠心病定期检查的重点在于观察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比如血糖、血脂、血压,目的是为了降低急症的发生概率,如心梗、心衰、心源猝死、脑卒中等。
冠心病患者定期检查的项目:
(1)体重、腰围:冠心病患者应该尽量将体重和腰围控制在正常范围,通过观察体重和腰围,也能反映饮食和运动是否合理。体重=(身高—105)kg,体质指数<24kg/㎡(体重÷身高÷升高),腰围(男<90,女<85)厘米。
(2)血压:高血压患者应该将血压控制<130/80mmHg。
(3)血脂:低密度脂蛋白<1.8mmol/L,总胆固醇<4.5mmol/L。
(4)血糖:空腹血糖<7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mmol/L。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检测糖化血红蛋白<7%。
(5)同型半胱氨酸:<15umol/L。
(6)心脏彩超:观察心脏功能还是否能够代偿。
冠心病患者怀疑发生急症时,应该做的检查
(1)如心梗,应该立即检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怀疑心梗时,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
(2)如脑卒中,应该立即检查脑CT、脑核磁等。
段医生特别提醒:
(1)冠心病患者在没有明显的症状时,定期检查心电图没有特别的意义。当有症状时,心电图是必查的项目。
(2)冠心病患者一旦出现心脑症状时,立即医院诊治,不要延误病情。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冠心病患者日常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除了按时服药以外,还需要定期保养,复查一些指标来评估身体的状况以及服药的效果。
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甚至是终生服药,比如抗血小板、调血脂等等这些药物,需要关注有无皮肤黏膜瘀斑、牙龈出血、黑便的情况,定期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如果有出现上述情况,就需要及时就医,调整药物的使用。
心脏彩超:评估心脏的结构、功能有无变化,冠心病患者根据需要可以定期进行检查。
冠脉CT、冠脉造影:如果确实有高度怀疑冠脉病变严重,或者病情进展危险程度升级,就需要更精确的检查了。条件许可,还是以冠脉造影为首选。
总结一下:冠心病患者除了日常需要注意的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以外,平时需要做一些基础的检查,如心率、血压、血糖、血脂等等。然后在根据基础疾病、服药情况以及平时的身体状况,选择性的做一些血检、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等检查。关注健康,关注香草小医生,感谢您的点赞和关注,欢迎留言交流!
1、血压和心率:冠心病患者应将血压尽可能控制在140/90mmHg以内,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mmHg以内;换下患者心率宜控制在50~80次/分为宜,但如果使用倍他乐克等药物,应避免心率低于50次/分。
2、血常规和凝血和大便隐血:属于冠心病的常规检查,特别是正在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要评估出血风险,了解血小板和凝血功能。
5、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电图:有助于了解有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对于病情控制和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希望大家正确认识,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以利于病情控制,改善我们的预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建议。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e.cn/question/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