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扑尔敏一个月从400元涨到23300元”?
谢邀!
如何看待“扑尔敏一个月从400元涨到23300元”?
首先,涨价的并不只是扑尔敏,而是涉及众多原料药,涨价形式都是完全脱离价值中枢的连续暴涨。
为什么出现原料药价格的暴涨?
成品药的营销方式延伸到原料药
根据公开信息,这些原料药价格的暴涨原因并不在制药企业,而在于流通领域。
有人以高价,加高回扣的方式获取一种或几种原料药的“全国总经销”“全国总代理”的地位,实质上就是获取了相应药物全国的垄断经营权。
由于,原料药生产企业相对较少,获取这种垄断相对较为简单,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像扑尔敏,全国原料药生产企业仅有6家。
获得垄断地位后,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抬高价格,获取垄断超额利润。
这实质上是把这些年来“高额回扣开路”的成品药营销延伸到了原料药上。虽然各级政府、机构、药企和医院及医生都不承认有药品回扣这回事。
即使偶有曝光,也会被归罪于个别人的“不规矩”。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潜规则”也好,“行规”也好,既然是“规”,那就绝对不不会仅仅个别人的事,而是行业性的。
比如,这次原料药价格暴涨,有从业者吐露:
【三年前,某药厂采购员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以后肌苷(一种药)原料药的供货都跟他联系,他们是“全国总经销”了。
“总经销”不过是个名头,“实际上就是垄断,全国肌苷原料的生产企业不过两三家,所有供应都被他们捏在手里。”
肌苷被“总经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涨价:
2015年7月,肌苷价格从92~95元/kg一下子涨到200元/kg,涨幅超过100%;今年7月涨到600元/kg。三年涨了5倍。】
3年涨5倍,已经是超暴利——把原料药当成股票、期货来炒啊,而且是只赚不赔,0风险的炒作,只要没有行政或法律干预的话。
原料药生产企业为什么会轻易卖出自己的经销权和定价权呢?
同一个业内人士吐露:
总经销商们的“模式合同”:包销两到三年,供货价涨30%~50%。并且还有【供货价给我(药厂营销人员)提30%】的暗扣。
扑尔敏1个月暴涨58倍,这个操盘手大概是疯了——活腻味了
扑尔敏,化学药名马来酸氯苯那敏,是一种“古老”的最为常用的药物,价格非常低廉。
此前,扑尔敏片成药,4毫克100片瓶装,1瓶也就1、2块钱。
扑尔敏更常作为复方成分用在感冒药(几乎所有感冒药中都含有它),和鼻炎药中。
因此,是最为常用也最为廉价的药物。
原料药当然也是非常便宜的,涨价之前每千克400,虽然偏低,也算是合理,毕竟除了行政许可外,没有任何壁垒的一种商品。
像这些超级廉价药物,适当涨价是合理的。但是,像这样,1个月暴涨58倍,操盘手大概是疯了,也活腻歪了。
因为,这至少违反了反垄断法、药品管理法,甚至涉嫌违反刑法中的“扰乱市场秩序罪”。
比如,药品管理法第七章,《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第五十五条:……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遵守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关于药价管理的规定,制定和标明药品零售价格,禁止暴利和损害用药者利益的价格欺诈行为。
第五十八条:禁止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帐外暗中给予、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禁止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人以任何名义给予使用其药品的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以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禁止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以任何名义收受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人给予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
也就是说,扑尔敏等原料药价格的暴涨,并非正常的市场行为,而是有人涉嫌以垄断手段恶意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相信,法律会“该出手时就出手”的。
虽然扑尔敏是一个便宜药,但是一个月内涨了58倍,这个速度连火箭也拍马赶不上,再便宜的药都经不起这种速度的上涨。而且据媒体披露,扑尔敏涨价并不是制药厂提价,而是在流通过程中由经销商垄断造成的,好比养猪的猪农没有涨价,而是贩卖猪肉的涨价,这样的涨价实在让人看不懂。
扑尔敏是第一代抗组胺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于过敏性疾病以及缓解流泪、打喷嚏、流涕等感冒症状,是很多复方感冒药的成分之一,是一种原料药,好比大米、石油这样的商品,一旦涨价会引起连锁反应,其他下游产品也会纷纷涨价,最终掏腰包的还是老百姓。对于这么重要的基础药,国家应该加强价格监督管理,特别是发生在流通领域的大幅度涨价。
据报道,包括扑尔敏,5种原料药被炒作暴涨,其中苯酚甚至涨了99倍,面粉涨价了,面包能不涨吗?扑尔敏已经是为数不多的便宜之一,经此涨价,怕是再无便宜药。此前经常有媒体报道开几元甚至几角低价药的好医生,以后,医德医术再好的医生,怕是想开也开不出这样的处方了。
《我不是药神》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在高价药面前的悲惨命运,则扑尔敏的大幅度涨价则是资本家对所有人的收割。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强力干预规范原料药价格调整,给老百姓留一片便宜药。
(图片来自网络)
用你听得懂的话,说你感兴趣的医学科普,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悬壶小儿科
这件事情我希望国家能够出面做出干预。
这种行为已经是垄断,而且是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马克思真的说的太对了,资本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一次药品原材料涨价,是上游几个大资本家联合起来,垄断了原材料的供应,恶意抬高价格。
扑尔敏是什么药,是常用语,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一种药。谁还没有一个过敏?而且这个药本来不贵,如果原料一下子上涨几十倍,这个药价不跟着涨。而且这种原料也是我们感冒药中的成分,因此大多数感冒药都会跟着上涨。
这是民生问题。
《我不是药神》还在上映,里面反映了病人是如何挣扎地活下去,同高企的药价做斗争。如果说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是高科技新药,研发投入了几百亿,卖那么贵合情合理,那还可以说的通。但是这一次完全不同,这一次的药品原料上涨完全就是几个大资本家利用手里的资源,要挟、勒索下游药品生产厂家。
你们不同意涨价可以啊,那我就不卖给你们,看你们怎么办。
最终,还是我们老百姓受伤!
看到这个消息真的非常愤怒
资本家的可恶这个事件体现的淋漓尽致
1、公众先不用恐慌,原料药涨价58倍,这不代表成品药物,比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会同步涨价58倍。虽然药品价格已经取消ZF定价(最高零售价),对于普通药品来说,现在已经都交给市场规律来调整了,这并不意味着药品的价格就可以任由销售企业胡来,因为最终成品的药物制剂的零售价,国家相关部门还是会进行监管的。
2、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电话或网络查询下自己所在地,省或直辖市的的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就可以查到扑尔敏的药物制剂的零售价格,有的省市在平台官网可以自己找到,有的身份可能需要电话查询才可以。比如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就可以自己查到,目前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片或注射液,对于不同的生产厂家,1瓶100片包装的,它的价格都是在10元以内的。
3、药品零售价没有涨价,药品的原料药涨价,可能就会导致药品的生产企业就会停产或不会大量生产该药品了,因为生产的越多,亏的可能就会越多。扑尔敏这个药物本身就是属于廉价类药品,比如发改委价格司在10年前就做过调研,扑尔敏就在这个廉价短缺药品现实情况的目录里。如果真的发生这种猜测的话,直接就会导致医疗机构或社会药店采购不到此药,因此,对于公众来说,就有可能会导致去医院或大药房再也买不到此药了。
4、个人猜测和看法。以扑尔敏作为主要药效成分的相关普药,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在某些地区的医疗机构,可能会出现市场短缺的现象。如果出现药品停产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会约谈这些药品的生产企业,研究生产方案或补贴方案,或者约谈原料药供应商或生产商核实成本,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用药需求。另外,这类药品的再次投放市场以后,可能零售价格会略微上升,因为跟同类的抗过敏药来比,比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制剂,扑尔敏的零售价的确要廉价的太多了。不过别担心,但不会暴涨58倍这种夸张的现象。
欢迎阅读悟空问答,我是儿科药师梅贰康,专注于儿童用药安全科普多年,我对药品和育儿的解读有自己独到的观点,期待您的点赞、关注、分享和评论。
“原料药暴涨99倍”:应对经销商采取反垄断调查
江德斌
暴涨99倍的原料药:药企怕断供敢怒不敢言,只能老百姓买单。近日,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发布一则预警通知,涉及81种不能正常供应配送的药品。由于原料药被经销商垄断,扑尔敏一个月涨到58倍,从400元/kg涨到23300元/kg。苯酚从230元/kg涨到23000元/kg,涨99倍。
市场经济环境下,涨价不是问题,关键是看如何涨上去的。如果是市场供需失衡,导致的价格大幅度波动,那么就是正常的现象,依靠市场自主调节机制,即可逐步恢复供需平衡,进而熨平价格波动。可如果是商家垄断市场,排斥市场竞争,依靠肆意涨价获得暴利,那么就涉嫌垄断经营、非法操纵市场等,属于被严厉打击、处罚的行为。
而据媒体调查显示,“扑尔敏一个月涨到58倍,从400元/kg涨到23300元/kg,苯酚从230元/kg涨到23000元/kg,涨99倍”的背后,并非市场因素所致,乃是经销商与厂家签订涨价合同,获得全国独家总经销,从而垄断了原料药供应,价格也就一飞冲天。由此可见,这是典型的垄断经营行为,经销商把控了原料药供应,就取得了谈判优势地位,药厂要是不接受涨价,就会面临断供危机,只能俯首称臣。
原料药是药品的中间体,乃是不可或缺的材料,一旦断供,药厂就无法继续生产。因此,为了维系正常生产,药厂就需要高价购买原料药,由此直接推升药品生产成本,而这些增加的成本,也将随之传导至药品的出厂价、零售价,最后还是由老百姓来埋单。可见,原料药被经销商垄断的结局,乃是少数经销商获得超额暴利,却要药厂、患者来承担非法涨价后果,实则是不公平的。
由于原料药被经销商完全垄断住,涨价并不能激发原料药厂家扩大生产,增加市场供应,刺激市场竞争,也就没有发挥价格杠杆的市场调节效应。可见,垄断经营导致的涨价并非合理行为,乃是畸形化的市场控制,经销商依靠垄断优势,将上下游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原料药供应、价格都任由摆布。
药品供应乃是社会民生问题,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不可小觑。因此,监管部门对此不能坐视不理,要清醒认识到经销商垄断原料药的社会危害性,依法对其进行反垄断调查,如果证据确凿,就对经销商采取惩罚性罚款,并强令解除非法合同,打破垄断交易链条,将原料药供需交还给市场竞争。
同时,药品行业主管部门也要适时修改标准,对原料药的生产、供应予以放开,不再单独发批文,只要厂家符合药品生产标准、环保标准,就可以自主决定原料药的生产。从而实现原料药的市场化供应和竞争,以消除垄断造成的价格虚高空间,保障原料药供应畅通无阻,降低药厂和患者的负担。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而已,药品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这已经是主流方向要做的事情,也是民心所向,关乎到病人以及家属的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毕竟在生病治疗用药方面的开销的确是一个家庭最主要的负担来源,压垮了许多的家庭,而在这些事情上面还关乎到另外的一个群体的利益,这个群体就是药品生产供应以及销售方面的人。
药品利润高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一部分的医生跟制造者挂钩拿回扣也早已经有过多次的曝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跟金钱利益挂钩的,每一个行业都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计谋,光明正大和背后玩阴的都存在,而利益不只是单独环节的存在,而是一个链条似的东西,触动到一个环节就会牵连到整个链条上面所有环节的利益。
像这次医改把一部分药物划入医保范围,大多数抗癌药集体降价,这一切都是因为一部电影,在这部电影出来之前,许多重要的仿制价格奇高,有的甚至并不比还在专利保护期的原产药便宜到哪里去,原产药贵主要是先前的研发投入巨大,而仿制药贵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一部电影出来引起巨大共鸣的时候,这些仿制药就大幅降价了,而在此之前药价高的吓人,。
说这些降价是自愿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说是制造商良心发现那也是骗人的,可以说这些是外在的压力迫使这些生产商降价的,当然降价这些行为肯定会使得降价后的利润比降价前的少了不少,这些都会影响到整个链条上面每个环节的利益,面对这些利益能拿的起放的下接受得了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在这个环节上没办法改变什么,只能从其他方面去弥补在这上面的损失,问题就来了。
其实原料供应商和药物生产者的关系并不只是买卖关系,更有深层的一种关系,这种合伙关系说成一家人也不为过一损俱损,等价利益交换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药品出厂销售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到背后的利益,上面是希望药品价格低一点,这样符合老百姓的利益和稳定,而制造商当然想药物价格高一点,这样能获取更多的利益,但是又不能违抗上面的旨意,怎么办呢?只好从源头想办法,原材料价格高了,那就等于成本高了,药品价格当然不能降了这样理由够充分了,反正使用者没办法反抗。
一般一些东西价格高基本上都跟一些垄断有关,只有垄断才能自由定价,就像这个扑尔敏一个月暴涨五十多倍,其中里面的一家独大的问题很明显,这不是原材料稀缺造成的,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有人想通过虚拟手段哄抬价格的方式给一些人施压获取更多的利益,可以说胆大包天,也可以说这是在玩火,甚至可以说这是在示威,可以想象敢这样做必然够强大,一般人谁敢,自己去补脑里面的复杂关系。
扑尔敏原料的涨价不是个别的现象,除了扑尔敏意外,其他很多药物的原料药也纷纷跟着上涨了。是什么原因导致药品的原料上涨的如此迅猛呢?
首先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上涨,药品原料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上涨也是无可厚非的。
其次,物价上涨了,那么人们的工资自然也是要上涨的,这就导致了很多原料药的人力资源成本也上涨了,这些上涨的 资本自然要算在原料药的成本里面了。
再次由于环保的限产,生产原料药的副产品无法综合利用起来了,这就导致了原料药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自然会上涨。
最后对原料药的要求高了,各种飞行检查是的一些小的企业、不规范的企业可能都纷纷倒闭了,只剩下一些大企业生产了,这就容易造成一家独大搞垄断的局面。
那么原料药上涨了,老百姓将面临着什么呢?像扑尔敏如此常用的基本药物都涨的如此迅猛,成本贵了,无用置疑,制成制剂的成本也自然会变高的,至于上涨的幅度会不会想原料药那样几十倍,这个不好说,但是价格肯定会有上涨。
但是我们都知道药物不像其他商品一样,药品是治病救人所必须的,是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因此药品的价格自然不能想房价以上无底线的上涨,因此这就需要国家进行干预,通过多种手段将药品的价格稳定下来,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对于人为对药品或原料药进行垄断的行为进行打击,对于商业贿赂行为绝不纵容姑息。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用药依据,请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有什么疑问或者观点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原材料的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资源其实早就呈上涨趋势,不过需要一个促使力量。扑尔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那这个促使力量是什么呢?那就是国家政策。并不是说国家要让药价上涨。那这里的政策有哪些呢?如药品一致性评价规定、严格的质量监管、营改增,还有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和环保督察。
以上这些政策都能使原材料上涨。但是不可能让原材料大幅度上涨。真正的原因就是垄断、投机倒把。这里有两个方面。
【1】原材料厂商早就想涨价,不过一直没有一个很合理的“理由”。国家这些政策一出,正好让厂商找到了借口,然后是猛涨。
【2】有些人利用这次机会,大量囤积原材料。致使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必然上升,然后等待时机,抛售手中的货。
价格上涨后,一般是很难再降下来的,特别是这些必需品。原材料的上涨必将导致药物的上涨,然后由老百姓买单。
首先感谢邀请!扑尔敏,是常用药的组成成分!市场容量特别大!价格暴涨可能有如下原因,第一,我国一直就是原料药大国,但是近几年环保查的特别严格,可能与环保限制生产停产影响有关,让其生产成本提高!第二,源于市场的竞争,让原料药供应少的药企受到打压!
国家一定要规范原料药价格,防止垄断形成!
作为一个一万生产企业不得不说,某些人利欲熏心,拿国计民生的药品来挣黑心钱,成本非正常上涨,垄断市场供应,药厂怎么办?病人怎么办?已经等了半年了,期待国家直接介入,严厉打击类似行为,马来酸氯苯那敏只是其中一个,还有更多的原料在操作,市场已经乱了,静待国家出手,为民除害!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e.cn/question/1198